稻盛和夫说,“渔夫出海前,并不知道鱼在哪里,可是他们还是选择出发,因为他们相信自己会满载而归。”廉洁和一众航天工作者们也是如此,他们一头扎进漫长的研制黑夜,并不知晓白昼来临的时刻,会是意外还是惊喜,但他们仍然选择了踏上这条荆棘路,并为此奉献一生。他们笃定,专心致志于一行一业,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,熬过黑夜黎明终将破晓。坚持并持续积累,用心奔赴在路上,人生会结出丰硕的果实。
来自1998年的航天英雄梦
廉洁对航天的热爱要从1998年说起。那年春节,母亲带他去图书大厦买了一本图册《从哈勃看宇宙》。12岁的他第一次从书里看到了太空、星图、新星爆炸的震撼图景,这些NASA用哈勃望远镜从太空传回的珍贵天文景象,让廉洁对宇宙和天体有了遥远的想象。
1999年5月,发生了一件举国沉痛的大事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一架B-2轰炸机向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投下了5枚弹药,三名记者遇难,数十人受伤。彼时还是懵懂少年的廉洁,直勾勾盯着电视上《焦点访谈》播报的惨烈现场,第一次对武器的威力有了认知。
从那时起,他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,在心里暗暗种下了航天报国的梦想。2004年,在航天热潮尚未掀起的时候,廉洁毅然报考了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。
硕士期间,廉洁跟随导师负责了国内第一型“彩虹”无人机控制系统的设计,参与了飞行器从起飞到巡航,再到着陆的全过程,也因此获得了进入中国航天研究院的敲门砖,正式从事国家飞行器的制导、导航和控制的一体化研究。
入职第二年,廉洁开始承担很多重点型号任务,出差渐渐变多,“最夸张的一次,一年12个月在外面出差出了11个月,和我媳妇见面全年不超过15天。”
最短暂的一次见面,廉洁记得很清晰,他从外地出差坐大巴车回来,妻子马上要坐火车去另一个地方出差,两个人在单位门口的马路牙子上完成了2小时的会面。也是一直奔波在路上的那一年,廉洁还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,领了结婚证,办了结婚典礼。
无论是此前在航天系统内,还是如今在中科宇航,廉洁说:“我一直在做喜欢的事,也在充满喜悦地做事,所以并不觉得苦。”正是带着这样的初心,他从1998年那个怀揣航天英雄梦的少年,一路过关斩将,成长为如今航天领域的技术骨干。
红袜子与绿袜子
2018年,接到担纲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副总师的任务时,廉洁满怀忐忑,担心自己无法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。四年后,力箭一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,并顺利将6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,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。2023年6月,力箭一号执行了第二次飞行,采取一箭26星的方式,将试验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。
火箭发射当天,廉洁单独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安控间,那是一个小房间,人很少,摆放着十来台电脑,上面能看到整个卫星测控中心、发射中心,他称这里为“隐秘的角落”。
陪伴廉洁的还有一颗红色按钮,火箭飞行过程中,他会在安控间进行控制监视,一旦出现异常,他会果断按下这颗红色自毁按钮,确保火箭不会威胁到人类家园。
要么等待发射成功,要么彻底摧毁它,没有第三种选择。“所以航天人特别怕红,红代表流程终止,发射当天,我们都穿了绿袜子,因为绿代表一切畅通。”廉洁笑着说道。
尽管这已经是廉洁参与的第十七次发射任务,但因为手握火箭“命门”,穿着绿袜子坐在红按钮旁边的他,依然处于极度紧绷的状态。直到听到圆满成功的消息,压力才得以释放,整个过程就像压紧的弹簧被骤然放松。
三年半的研制历程里,他带领一群80、90后火箭设计师冲锋在前,为起飞重量135吨、近地轨道能力达1.5吨的力箭一号设计控制系统,给火箭装上“大脑”。
为了确保火箭稳定飞行,将近半年的时间,软件组没有干别的,全身心投入数据摸底和风险排查,箭上飞行控制软件撰写的代码量多达40000行。回忆起这个过程,廉洁直言太难了,“这条路太难走了,有时候甚至觉得难过得今晚睡不着觉了。”
最终我们看到火箭平稳起飞,星箭完美分离,大火箭震撼首秀背后是一次次归零、迭代和反复,航天研制的终极乐趣也正在于此。如廉洁所说,那种极度煎熬之后的狂喜,才是航天人心之所向。
不停修炼的航天大侠
力箭一号的连续成功发射,标志着火箭技术状态的成熟和可靠性的不断提升。在这之后,廉洁承担了更重要的工作,包括液体火箭的构型论证、海上发射等,既是机遇也是挑战。从酒泉回来后,公司放了一个星期的假,但廉洁只休息了一天,其他时间几乎都在工作和学习。
“我当时正在家编程序、写报告,我女儿跑过来坐在我腿上,我会跟他讲爸爸在做什么,做这件事的意义有多大。”女儿似懂非懂,但觉得爸爸在做对的事情,心想“爸爸都学习了,那我也学习吧!”于是默默找一本书来看,或者写作业,或者学英语,在五六岁的年纪学着爸爸的样子积极“修炼”。
廉洁用金庸小说里的“傻郭靖”来形容自己:“傻郭靖之所以成为一代武林大侠,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是傻郭靖,而不是俏黄蓉。我这个郭靖水平不高,天赋也不高,但通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功,沉下心来做事,总有一天能成为大侠。”
无论在航天领域走了多远,廉洁始终保持着对事业的敬畏心,除了飞行控制领域的制导、姿控,他还会学习结构、航电、发射支持等等。飞控是廉洁的中心点,未来他想站在这个点上,绘制线、面、圆。
后记
力箭一号研制历时1303天,共完成151项、761次地面试验,编写代码27.73万行,绘制图纸646张,撰写项目文件850余份。中科宇航参与研制的首型固体运载火箭,是我国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。一支很年轻的队伍干了在中国乃至世界航天史上,都能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大事。
一夜的喝酒庆祝后,第二天早上八点半,所有力箭一号的专业负责团队准时到达会议室集中开会,讨论下一步的规划。采访尾声,廉洁告诉我们,航天人的狂欢只有一晚,成功属于过去,重要的是着眼下一个未来。